表面處理
一、表面處理的定義與作用
表面處理是對3D打印或復模零件進行物理或化學加工,以提升外觀質感、機械性能或功能性的關鍵工藝。其核心作用包括:
改善外觀:消除打印層紋、毛刺,增強表面光潔度或實現鏡面效果34;
優化性能:提升耐磨性、耐腐蝕性、導電性等功能37;
適配需求:通過噴涂、電鍍等工藝調整顏色、紋理或觸感,滿足特定場景要求34。
二、全套表面處理服務流程
1. 前處理階段
打磨拋光:使用砂紙或機械工具去除層紋和支撐殘留,基礎粗糙度控制在Ra0.8μm以內34;
超聲清洗:清除零件表面粉塵和油污,確保后續工藝穩定性37。
2. 核心工藝階段
噴砂處理:通過高速顆粒沖擊實現均勻啞光或磨砂質感,適用于金屬和尼龍件37;
化學拋光:針對樹脂件使用溶劑軟化表層,達到高透光或鏡面效果(如A1級拋光)14;
真空電鍍:在金屬或導電涂層表面鍍覆鎳、鉻等金屬層,增強耐磨性和光澤度37。
3. 后處理優化階段
噴油/噴涂:采用UV漆或金屬漆實現定制色彩,支持啞光、亮面或漸變效果34;
絲印/鐳雕:添加logo、文字或功能性標識,精度可達0.1mm34;
特殊處理:如尼龍染色、金屬陽極氧化(提升耐腐蝕性)等78。
三、適配材料與場景
樹脂材料:以拋光、噴油為主,適合展示模型或透明件光學需求34;
尼龍材料:噴砂+染色組合,兼顧結構件強度與外觀一致性67;
金屬材料:電解拋光或陽極氧化,滿足工業件防銹、導電等要求17;
硅膠復模件:表面噴涂PU涂層,模擬金屬/塑料質感34。
四、技術優勢與服務價值
全流程可控:從粗拋到精飾實現標準化作業,誤差≤0.05mm37;
多工藝組合:支持20+表面效果定制,如仿金屬、木紋、皮革等34;
快速響應:常規工藝24小時內交付,復雜效果3-5天完成47。
通過表面處理,3D打印零件可達到工業級外觀與性能標準,廣泛應用于汽車原型、醫療設備、消費電子等高要求領域34。